在模具制造領域,二手進口平面磨床憑借其穩定的精度和性價比優勢,仍占據重要地位。要充分發揮其性能,需從材料適配、工藝參數優化、精度補償等技術層面掌握應用技巧,以滿足模具零件的高精度加工需求。
針對不同模具材料,需采用差異化的磨削策略。模具制造中常用的 Cr12MoV 冷作模具鋼,淬火后硬度達 HRC58 - 62,磨削時易產生燒傷。此時應選用粒度 80 - 120 的白剛玉砂輪,采用低進給速度(5 - 8m/min)和小磨削深度(0.005 - 0.01mm / 次),并配合極壓乳化液冷卻,通過增強潤滑性減少磨削熱。對于預硬態塑料模具鋼(如 718H),則可選用碳化硅砂輪,適當提高進給速度至 10 - 15m/min,利用其較好的自銳性提高加工效率。
模具零件的結構特點決定了磨削路徑的設計技巧。對于具有復雜臺階面的模具模板,需采用分層磨削法:先粗磨去除大部分余量,預留 0.05 - 0.1mm 精磨量,避免一次性磨削力過大導致零件變形。磨削帶孔零件(如導柱套)時,需以孔為基準進行同心磨削,通過百分表找正孔壁跳動量≤0.005mm,確保外圓與內孔的同軸度符合要求。
精度補償是二手設備的關鍵應用技巧。由于長期使用,砂輪主軸可能存在微量竄動,可通過定期檢測主軸徑向跳動(使用千分表在主軸端部測量,允差≤0.002mm),若超差則調整軸承預緊力。導軌磨損導致的工作臺運動直線度偏差,可利用磨床自帶的激光干涉儀檢測系統,生成誤差補償曲線,通過數控系統修正進給量,將定位誤差控制在 0.003mm/m 以內。
砂輪的修整與平衡直接影響磨削質量。新砂輪安裝前需進行靜平衡,通過平衡架調整配重,使砂輪在任意位置靜止。修整時采用金剛石筆,進給速度控制在 5 - 10mm/min,修整深度 0.01 - 0.02mm,確保砂輪表面形成均勻的切削刃。對于二手磨床,需特別注意砂輪法蘭的平行度,通過平面磨修法蘭端面,保證其與主軸的垂直度≤0.001mm,避免砂輪運轉時產生振動。
冷卻系統的優化不可忽視。針對模具零件的精密磨削區域,需調整噴嘴角度,使冷卻液以 30 - 45° 角直射磨削接觸點,壓力保持在 0.3 - 0.5MPa,確保沖破砂輪旋轉產生的氣流屏障。同時,定期更換冷卻箱內的過濾芯,防止磨屑進入磨削區域造成劃痕,對于鏡面磨削要求的模具表面(Ra≤0.02μm),需使用經過精細過濾(精度≤5μm)的冷卻油。
掌握這些技術技巧,能讓二手進口平面磨床在模具制造中持續發揮高精度加工能力,滿足冷沖模、塑料模等各類模具零件的嚴苛要求,為企業降低設備投入成本的同時,保障產品質量穩定性。